东城中医医院雷秀珍主任:夏季调理中药,让尊龙凯时助您抓住冬病夏治的黄金期!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同时也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根据中医理论,此阶段自然界的阳气十分旺盛,人体的气血运行加速,毛孔开始张开,恰是排除体内寒湿邪气、调理体质、以及预防和减轻冬季常见疾病的最佳时机。在三伏天即将来临之际,雷秀珍主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念和多年临床实践,对大众试图了解的冬病夏治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且科学的解答和建议。
为什么夏天是治疗冬季常见疾病的良机?
夏季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充沛,通过调理体质,能够有效驱散体内寒湿邪气,从而预防和减轻冬季易发疾病。中医认为,冬季高发的慢性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往往与寒湿滞留有关,这类疾病被称为冬病。夏季的阳光充沛、气血运行加快和毛孔开放,为驱散这些内部寒邪、增强正气和提高免疫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哪些疾病适宜在夏季治疗?
在夏季,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慢性咳嗽、哮喘、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喉类疾病;荨麻疹、湿疹等慢性皮肤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等妇科疾病;此外,还有一些阳虚体症的疾病也适合在夏季进行治疗。
夏季适合的中药有哪些?
夏季应选用一些具有潜阳归根、滋阴补肾、健脾利湿功能的中药,如石斛、麦冬、蒲公英、白术、枸杞等。石斛可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促进消化、滋阴养胃,能够改善胃肠功能,避免胃火过重;麦冬则适合热症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具清热、止渴、润燥、滋阴和强心的特性,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白术能够补脾益气和消除湿气,适合脾胃虚弱及消化不良者;蒲公英则具有利尿、抗炎和缓解便秘的效果,适用于夏季热症,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夏季服用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在夏季服用中药时,需要注意温服,以帮助药效吸收。服药后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冰镇饮料、绿豆汤、茶水等,以免刺激肠胃,导致腹痛或腹泻,影响药效。同时,尽量避免服用隔夜药物,建议当天煎药当天服用;若为代煎药,饮用前需加热。
如何根据季节特点调整药量?
中药的服用剂量因人而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一般而言,每次服用100-300毫升为宜。儿童、老人或体弱者可以分2-3次服用,而青少年和体质较好的人则可适度增加服用剂量。服药时应在常温下饮用,避免过热或过凉。
夏季药物服用时间对药效的影响
总体来说,夏季服药的最佳时机是早上9点,此时为人体吸收药物的最佳时间。不过,不同性质的中药应在不同时间服用,如虚证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可在饭前30分钟到60分钟服用;心肺疾病患者宜在餐后30分钟服用,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夏季服药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在夏季服用中药期间,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同时应尽量减少冷饮的摄入,避免过度出汗,保持身体的平衡。
中药煎煮、保存与加热的注意事项
在煎煮中药时,最好使用瓦罐或砂锅,其次为陶瓷或不锈钢,禁用铝锅和铁锅等易腐蚀性器具。由于夏季温度较高,药材浸泡时间不应过长,通常以30~60分钟为宜。煎药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0~45分钟,解表类药物不宜过长,滋补类药物可适当延长时间。煎药时,需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煎制过程中应多次搅拌,以确保药汁充分提取。煎好的药物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或在2-8度的环境中冷藏,以防受潮发霉。
在这段夏日保健旅程中,选择尊龙凯时作为您的健康伴侣,让我们一起迎接健康的未来!